产品系列 首页 > 产品系列

60年英雄城!

1958年4月5日,中央作了批示,指出“二五 期间,应当及时准备西南、西北、鄂西、粤北几个较大钢...

60年英雄城!

发布时间:2025-03-07 00:47:38   来源:老牌国际利来

  1958年4月5日,中央作了批示,指出“二五 期间,应当及时准备西南、西北、鄂西、粤北几个较大钢铁厂的建设工作。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被正式纳入了国家计划。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国家“三五”计划和国防布局问题。攀枝花以其地处纵深、山势险要、资源丰富而被列为三线建设重点,攀枝花的战略地位由此确立。

  1964年9月9日,中央10部委和云、贵、川三省在仁和大田召开现场联席会议,研究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选址与规划问题。

  1964年11月,冶金部抽调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周传典带队,组成了一支以科学技术人员为主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科研试验组,史称“一百单八将”。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于1967年成功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这一技术突破为攀枝花钢铁基地(攀钢)的建设奠定了关键基础,推动了中国钒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成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之一。

  1964年12月26日,冶金部批准,四〇公司正式成立,这就是后来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前身。

  1965年3月4日,主席在攀枝花特区筹备及工作思路的书面汇报上批示“此件很好”(即“三·四批示”),攀枝花市由此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

  1965年3月11日,渡口吊桥正式通车。作为攀枝花市修建的第一座跨金沙江大桥,被誉为“金沙江上第一桥”。

  1965年3月22日,中国攀枝花特区委员会、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部)、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

  1965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同志视察攀枝花,审定建设方案,批准弄弄坪厂址,称赞“这里得天独厚”。

  1966年6月1日,位于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雅砻江吊桥建成通车,这是国内第一座双车道钢桁架结构悬索大跨径吊桥,桥名“雅江桥”为郭沫若亲笔题写。

  1970年3月16日,龙洞煤矿开工建设。1970年7月1日,龙洞煤矿年生产能力达到21万吨,历时105天的夺煤保铁会战,获得成功。

  1970年6月29日凌晨4点42分,攀枝花钢铁公司第一炉铁水终于炼出来了,金色的铁汁如条游龙,铁花飞溅,繁星万点,炉前一片欢腾,经久不息。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通车。铁路北起成都,南至昆明,全长1085公里,共有30万军民参与建设。

  1971年10月1日,攀钢试炼出了第一炉钢,至此,攀钢进入了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的时代。

  1976年蔬菜生产进一步改善,全市蔬菜基地面积扩大至18000亩,实种17722亩,全年产菜达到63000多吨,人平每天吃菜570克,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同年2月15日,首次发运5个车皮共185吨蔬菜支援成都。

  1978年10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西昌专区盐边县、米易县划归渡口市隶管。

  1978年12月28日,攀钢雾化提钒车间建成并生产成功。自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雾化提钒技术,使我国由钒进口国一跃成为钒出口国。

  1980年10月30日,经财政部、冶金部批准,攀钢实行上缴总利润包干承包责任制,开创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实行经营承包之先河。

  1984年9月18日,攀枝花大学成立大会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在市宾馆礼堂举行。攀枝花大学的成立,缓解了攀枝花市人才需求矛盾,满足了职工子女上大学的要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人才,为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1月14日,攀钢二期正式破土动工。攀钢二期工程建成后,不仅形成了铁291万吨、钢250万吨、连铸坯100万吨、材216万吨、发电装机30万千瓦的完整的配套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提高了整体装备水平,品种结构实现了由“钢坯公司”向“钢材公司”的战略性转变。它的建成使得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更趋合理,为我国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1年9月14日,国家下达二滩电站主体工程项目施工令,1999年12月4日,第六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1996年5月2日,第四届国际苏铁生物学会在攀枝花召开。会议认定攀枝花市生长的苏铁为苏铁新种,定名为攀枝花苏铁。

  1996年11月15日,攀枝花市第一支股票——“攀钢板材”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

  1997年4月1日上午,“攀枝花至北京西特快旅客列车”首发式在攀枝花火车站举行。这趟列车起自攀枝花止于北京西客站,行程2796公里,运行48个小时。攀枝花成为当时我国西南、西北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唯一一个把特快旅客列车开到北京的中等城市。

  1998年9月1日,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成为了天然林保护的排头兵和发源地。

  2000年6月28日,攀枝花保安营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2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极大地改善了攀枝花的交通结构,有力推动了攀枝花地区的开放和发展。

  2005年12月15日,中国首批60kg/m时速350公里的100米长尺钢轨在攀钢万能轧机生产线诞生,标志着中国跨入了世界高速轨生产“俱乐部”,大大推进了我国铁路的现代化进程。

  2008年7月18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授予攀枝花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2008年7月19日,中国钒钛之都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攀枝花市跻身中国“名牌矿业城市”行业,同时也标志攀枝花市由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转型。

  2008年9月28日10时,西攀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攀枝花市首条高速公路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1月23日上午10时,位于东区高梁坪工业园区的攀航钛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四川省第一炉钛锭,标志着攀枝花市钛产业生产领域彻底实现了从钛原料到钛金属的突破,并同时具备了钛化工和钛金属全流程两大生产能力。

  2010年5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同意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联合重组,成立鞍钢集团公司。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公司形成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布局完善、最具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

  2012年1月21日,农业部正式下发通知,认定攀枝花市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命名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3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并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也是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

  2014年12月7日上午,由民革中央、四川省政协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市开幕。

  2015年8月11日至16日,攀枝花籍选手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以焊接项目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金牌,中国在世技赛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内唯一以钒钛金属材料产业命名的国家高新区。

  2016年9月28日,在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内,攀枝花云钛实业有限公司国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研制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乌克兰之后第四个掌握大功率电子束冷床熔炼炉装备制造技术的国家,结束了我国无大功率电子束冷床熔炼炉制造能力的历史。

  2016年攀枝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4.68亿元。

  2017年10月10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的“2017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攀枝花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命名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的通报》,命名攀枝花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7年11月17日,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国唯一专门干进出口钒钛检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攀枝花建成。

  2018年8月27日,“攀枝花舰”下水仪式在武汉举行。中国人民海军攀枝花舰(简称攀枝花舰),是中国海军056A型轻型护卫舰,于2020年1月10日在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正式入役。

  2018年11月23日,中缅油气楚雄至攀枝花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标志着攀枝花市正式迈入管道天然气时代。

  2018年底,攀枝花全市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533户3785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减贫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绩。

  2019年9月29日上午,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展示馆开馆仪式暨攀枝花市康养产业标准发布会在仁和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举行。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攀枝花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掌握了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为全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攀枝花样板”。

  2020年1月9日,新成昆铁路昆明至攀枝花段开通运营,攀枝花自此进入“动车时代”。2022年12月26日,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成都至西昌、攀枝花、昆明旅行时间大幅压缩。

  2020年1月20日,攀枝花观音岩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攀枝花观音岩引水工程是四川省首个全管道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引水项目,也是攀枝花市投资顶级规模、受益人口最多、覆盖区域最广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2021年6月12日,攀枝花市委办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包含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攀枝花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2021年12月30日,以“百年红、幸福城”为主题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了“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攀枝花市首次上榜。

  2022年8月26日,攀枝花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品牌。攀枝花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全域创建成功,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2022年12月22日,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攀枝花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攀枝花为全省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支持攀枝花积极探索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2022年12月29日,四川攀枝花至万象中老国际班列成功首发。这是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后的第一列国际货运班列,是攀枝花第一次以火车整列的形式组织川货出川,是攀枝花第一次以直达的方式向东盟出口货物。中老班列(攀枝花)首发开行以来,我市已累计开行进出口班列39列,进出口货运量约2.1万吨,货值约4000万元。

  :本文来源于摇篮鞍钢等,由冶金信息网整理发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其他第三方若要转载此文章请事先联系沟通并标注明确来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冶金信息研究所

  冶金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冶金分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CKCEST)冶金分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等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面对行业和企业,创新开展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情报咨询服务。冶金信息研究所在信息情报咨询、知识产权咨询、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咨询业务品牌优势,为行业和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冶金信息网(始建于1997年,是冶金行业专门干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专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构成。1)情报系统:数据覆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价格行情、产线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制、技经指标等行业宏观信息和企业微观信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产品研制提供支撑。

  2)产业政策:最重要的包含冶金等领域国家各部委、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地方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颁布的最新政策和法规。协助用户掌握最新政策动态,做出正确决策。产业政策每日更新

  3)企业跟踪:追踪超过220家钢铁企业及行业内各大设计院的最新的技术、产线装备、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实施等动态。这中间还包括了宝武、鞍钢、河钢、首钢、建龙、沙钢、华菱、中信特钢等重点钢铁集团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的情况,为用户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供支撑。企业信息每日更新。

  4)热点专题:包含钢筋、钢管、特殊钢、汽车用钢、新材料、硅钢、冶金炉料、耐火材料、钢材热处理、工程用钢、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棒线材、碳中和、再生资源、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30多个行业热点专题数据库。

  5)钢铁标准:收录1955年-至今与钢铁相关的国标(GB)、行标(YB YS)、团标(T/CISA)、欧标(EN)、美标(ASTM)、日标(JIS)、国际标准(ISO)、其他标准(DIN、API、GOST、IS、ASME、SAE、SEP等)等共计11.3万篇。钢铁标准模块每月更新。

  包括钢铁、不锈钢、钢坯、废钢、焦炭、煤炭、铁合金、铁矿石、建材、有色、家电、汽车、海运等19个领域的全球官方统计数据,以及电炉、高炉、转炉、连铸、炼焦、轧钢、烧结7个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

  包含钢筋行业月度分析报告、钢管行业月度分析报告、世界钢铁技术月刊、国际钢铁壹周要闻等情报信息产品,以及棒线材、大型型钢、加热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等工艺产品专题技术文集27种。

  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会议、外文会议、学位论文、会议报告、中文专利、馆藏资源、OA期刊、NSTL科技文献等3440余万篇文献。

  企业信息情报平台(MIS)是企业掌控信息情报的专业工具,主要基于信息采集、智能检索、语义分析、文本挖掘等核心技术,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企业信息情报平台(MIS)用于提升企业信息情报能力,提升公司决策效率和可靠性。

  深耕行业情报半个多世纪,积累全球信息资源20余年,掌握强大分析工具,聚集咨询精英,累计完成超过500个信息产品、1000项信息情报咨询课题。主要咨询方向如下。1)政策咨询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产品
13916152339